访问量:313742

俄罗斯修辞学

  • 科学修辞学的地位问题

    格里夫佐娃·伊丽娜·尼古拉耶夫娜;科兹洛娃·娜塔莉亚·尤里耶夫娜;姜宏;张凌闻;

    文章从逻辑学阐释中发生的变化(即“逻辑学形象”变化)对科学修辞学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形象性在科学话语中的作用两个方面探讨了科学修辞学的地位问题。由此得出结论:能否对科学进行修辞学阐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么理解科学逻辑学。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将非形式逻辑视为论证理论或论证逻辑的一种变体。由此引发了对整体科学中论证性质的重新认识、对论证逻辑而非演绎逻辑的重视,以及对以逻辑蕴含关系为中心的严格形式论证方法(作为论证逻辑特例)的关注。通过分析形象性在科学话语中的作用,可以揭示修辞学地位与形象性感知之间的矛盾:尽管修辞学机制在科学交际中的应用不可避免,但多个世纪以来,修辞学一直受到科学的贬斥。研究表明,对科学文本中使用修辞元素的消极态度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思想,即苏格拉底对演说术和论辩术的批评。对科学话语中形象性的功能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形象性是专业交际和知识理论模型构建都不可或缺的机制。

    2024年06期 No.246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5K]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修辞知识生产范式

  • 从元话语视角看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学术语篇写作

    杨林秀;平嘉鹏;

    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生成式AI用于学术写作和翻译,那么生成式AI在语篇生产方面的“效”如何呢?基于此问题,本文尝试以元话语为观测点,通过分析生成式AI和人工写作的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元话语使用的异同,探究生成式AI在语篇生成方面的“效”。研究发现,从语篇交际式元话语的使用情况来看,生成式文本具有较强的文内互动性,然而部分过渡词的语义衔接不当与框架标记语使用丰富度的不足,容易造成语义不连贯和影响句子理解的深度与广度的问题,且言据标记语的缺省容易造成学术不端等问题。从人际互动式元话语的使用情况来看,生成式文本同样显现出一定的不足。在人工智能生成的学术论文摘要中,因其对加强词与态度标记语的忽视会使语义表达模糊,从而削弱学术论文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但在参与标记语的使用上生成式AI表现得更胜一筹,为作者与读者搭建起良好的互动交流空间,体现出独特的“人性化”特征。本研究可以为自然语言的生成和处理提供实证依据和参考,也为今后更好地从元话语视角进行人机互动提供借鉴。

    2024年06期 No.246 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修辞学传统

  • “义位?空义位”:语义变异路径互逆转化及其修辞加工

    谭学纯;

    本文比对《现代汉语词典》第1--7版承载语义变异的目标语言单位发生在词义系统内外的变异现象,以自主构拟的“义位?空义位”双向转化的解释框架,依次解释:分属词汇身份和非词汇身份的“义位→空义位”语义变异承载体的信息结构和修辞加工;“空义位→义位”语义变异承载体的信息结构和修辞加工;实现“空义位→义位”词汇化的阶段性完成,可能是发生在词义系统内外新一轮意义再生产的开始。发生在词义系统内外的语义变异,是开放性的连续统。从词到非词的“突变”和从非词到词“渐变”的不同条件下,语用规则优先和语言规则优先分别支持语义变异的双向运动。希望从不同的方向,揭示自然语言的语义修辞化变异和修辞用法的词汇化沉淀复杂的表象背后可认知、可推导的简单规则。

    2024年06期 No.246 2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 “双线索”复合模式与姓名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差异

    储泽祥;

    汉语的复合结构,尤其是复合词,遵从“双线索”的组配模式,“双线索”模式可以使复合结构在区别性和经济性上实现平衡。在区别性方面,“双线索”有分工:一个线索区别于别的范畴或类别,另一个线索区别于内部成员。某个姓氏区别于别的姓氏,跟“关系疏远”关联(不属于同一族);某个名字区别于家族成员,跟“关系亲密”关联(属于同族人)。本文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姓+名字”复合结构比单名的区别性更强;2)说话人只称呼对方的名字,意味着说话人在心理上把对方当成自己内部的成员,因此显得亲切;3)“小王”“王姐”这样的称呼语是双音化的需要,也是熟悉、亲近或尊重的一种反映,但最为根本的是区别的需要。

    2024年06期 No.246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 结构平行:对话共鸣中概念整合的触发器

    刘兴兵;

    本文参照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相关论述,探讨了对话共鸣中结构平行与概念整合的紧密关系。基于斯波博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以及福科尼尔和特纳(Fauconnier&Turner)对于语言形式与概念整合之间关系、形式整合的论述,得出的推论表明:1)平行结构产生共鸣过程中,结构或形式上的复用和平行是概念整合的触发器或启动器;2)结构平行预示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概念整合的方式;3)平行结构产生共鸣过程中还存在形式的整合,这种形式整合是概念整合的触发器,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概念整合的方式。这种对于平行结构产生共鸣过程中形式与意义整合的探讨,为一般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2024年06期 No.246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 修辞经济:数字时代背景下西方修辞学的包容性与解释力

    李克;张倩;

    修辞学与经济学的联袂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修辞经济作为其发展成果,直到21世纪初才得到较为系统的发展。然而,作为新生概念,修辞经济的框架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却展现出强大的解释力。本文梳理了修辞经济的发展脉络,阐释了修辞经济框架中的要素,并对未来的修辞经济研究做出展望。本文认为,修辞经济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基础,并随着数字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迭代发展而不断演进。社交媒体、情感与价值、交际劳动与权力等要素丰富了修辞经济的框架,有助于更好地解释修辞流通过程中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互动以及多重要素互动下情感价值的积累。修辞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将在跨学科研究中展现出强大的解释力。

    2024年06期 No.246 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 极量数字成语的梯级修辞功能:修辞学、概率论与信息论的交叉研究

    蒋勇;许天启;

    本文提出了一个梯级修辞的概率模型,旨在为极量词语的语法和梯级修辞策略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聚焦于极量数字成语这一独特的梯级修辞现象,探讨其在夸张表达和梯级含义传递中的作用。Israel(2001, 2011)提出了基于量级的梯级模型,将极量表达归为四种类型:肯定宏量、肯定微量、否定宏量、否定微量,它们都用于表达全量肯定或全量否定的意义,但尚未提出如何计算极量表达的信息量的方法。本文突破Israel的梯级推理模型,提出统一的梯级推理核心原则:从低概率事件推导高概率同类事件;运用概率论和信息论,构建梯级推理的概率模型;利用正态分布描述“极量”“常量”“常规全量”“超常全量”等概念,阐明梯级推理各要素之间精确的数学关系;用概率分布公式模拟计算极量数字成语启动的事件概率,并用自信息公式计算极量表达的信息量。研究期望通过融合修辞学、概率论和信息论的理论与方法,为梯级修辞研究开辟新路径。

    2024年06期 No.246 6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 语篇和互动中的主观量触发语——以“本来、按说”为例

    张耕;李宇涵;姜毅宁;

    主观量意义来源于实际量与预期量的对比,但以往研究很少注意到预期量的不同参项对主观量的影响。文章以“本来、按说”为例讨论主观量的触发规律,包括引出后续句表达和暗示听话人解读两方面规约。基于语篇分布和互动语感两项调查发现:当“本来、按说”句中的量性焦点没有决定性的语义标记时,主观量的触发倾向是由语用导致的,制约因素包括强/弱预期、预存/渐生论元;但语用推理可以取消,常见的取消策略有加标记、加后续句、取极值等。

    2024年06期 No.246 8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第十五届语体与语言风格学术研讨会”述评

    陈燕晴;王瑛琛;

    <正>2024年10月18日—20日,第十五届语体与语言风格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恰逢首届语体与语言风格学术研讨会举办二十周年之际,因此,会议的召开具有特殊纪念意义。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复旦大学《当代修辞学》编辑部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联合举办。五十余名专家学者聚首北京,针对语体与语言风格研究在人工智能语境下的机遇与挑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崔玉珍副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杨军书记,复旦大学祝克懿教授先后致辞。研讨会以主旨报告和小组报告两种形式展开,主要包括五个议题。

    2024年06期 No.246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 《当代修辞学》2024年目录汇编

    <正>~~

    2024年06期 No.246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