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志勇;
“本质的时间化”是伯克(Burke)新修辞学提出的修辞策略。“本质的时间化”是一种戏剧主义行为,它蕴含了这样的哲学观:“被语言引发、通过语言运作、最终超越语言所限”。“本质的时间化”有两种基本途径,即“历史回归溯源”与“终极态描本”。鉴于这两种修辞策略是西方文化中常见且有效的策略,本文认为它们对我国当下对外传播具有较大的启示。
2025年01期 No.247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 邢兆梅;
网络公共修辞的“后真相”问题是指修辞主体利用只能提供可能性意见或具有误导作用的竞争性真相来煽动情感、主导舆论,由此导致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中被忽视。从修辞哲学视角看,其反映的是修辞的“可能性”与“真实性”之间的关系问题。由此,文章阐释了修辞中“可能性”的真正内涵为“很可能为真”或“很可能是真诚的”,挖掘了修辞的真实性本质的实在论哲学基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公共修辞的真实性原则,包括情感真实、符号真实、价值真实和经验真实四方面内涵,以重置真实性在修辞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1期 No.247 7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 陆娇娇;
“后真相”时代的话语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和操纵性等新特点,后经典叙事分析流派与批评话语分析在语言的社会实践取向和批判主义立场上具有同质性,二者可相互融合,并在新修辞学的修辞认识观维度形成新研究范式,进而从批评视角考察叙事如何被话语生产者用于实现特定的话语修辞目的。本文认为,该研究范式可采取批评叙事分析的研究路径,通过五步三层面分析框架,系统把握社会话语的叙事结构模式、特征与类型,并借助话语规范性批评进一步评估叙事在社会现实层面的可靠性与合理性,揭示话语在特定权力和意识形态目的下的策略性叙事操控。批评叙事分析是对叙事学、修辞学和话语研究的拓展,同时也为揭示话语对现实的遮蔽与扭曲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2025年01期 No.247 8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