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335798

修辞与语法

  • 当代汉语“尬”的扩展路径与动因以及“尬X”的表达效果——兼论汉语音节语素化、语素单词化的性质

    张谊生;赵彧;

    当代汉语中"尬"具有形化的修饰功能、动化的支配功能和名化的指称功能。"尬"的语素化与单词化以及"尬X"较强的能产性既有基于汉字来源的理据基础,又有基于方言的接触偶合,类推机制也起到了推波助澜之势。"尬X"的语用特色与表达功效体现为:创新表达的经济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情状表达的丰富性。"尬"的演变涉及音节语素化和语素单词化,经历由音节>语素、无词汇义>词汇义、黏着>自由的逆向发展,这种逆向语法化的演化方式与汉字形、音、义三维一体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2019年02期 No.212 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每”的功能演变以及与“都”的共现——基于修辞语用和语法化的解释

    陈振宇;刘承峰;

    "每"是外部量化的全称量词,"都、皆、所有、全"是内部量化的全称量词,根据句法规则,两类量词不共现,但基于修辞动因,会有表语用强调的少数共现用例。"所有、全"与"皆、都"可以自由共现,并经过了语用强调到常规表达的语法化。到了现代,"每"可以自由地量化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与"皆、都"共现的用例极大地增多,且进入了很多原来不被允许的句法位置;"都"也实现了功能扩展,可表示外部关系。不过即使如此,"每"与"都"的共现还没有发展成完全的句法语义要求,而是仍然处于修辞语用的阶段,根本的制约因素仍然涉及语用强调和完句条件。

    2019年02期 No.212 5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多模态研究

  • 政务新媒体照片话语的视觉语法—语用分析

    王建华;

    照片话语是多模态话语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政务新媒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效用。克瑞斯(Kress)和莱文(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对图像话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做了较好的解释,这同样适用于政务新媒体照片话语的分析。而要真正揭示政务新媒体照片话语的语用效果,须进行语用分析。语用分析主要着眼于照片话语的语用意义和语用效果,可从语境、语用主体和构图要素三方面展开。视觉语法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分析图像话语的功能意义,语用分析主要是对照片语用意义实际效能的探究。

    2019年02期 No.212 7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8K]
  • 副语言的手势层面分析——以摊手为例

    林皓;

    目前语言多模态的研究很少涉及对副语言中具体手势的研究。本文从副语言的手势层面,以摊手为例,基于自然搜集法搜集到的汉语普通话多模态语料,利用标注工具,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摊手这一手势的结构及功能进行全面分析。初步认为中国摊手按其结构可分三类,其功能各有侧重。第一类摊手(摊手1)承担纯副语言的功能,即伴言(co-speech)功能,这类手势只能伴随口语一起发生。第二类摊手(摊手2)作为象征手势,具备独立表意功能,可表否定、无奈或强调。第三类摊手(摊手3)似乎介于两者之间伴言功能兼有一定语用意义(如示意交出话轮),这种模糊象征义,体现如"邀请"。摊手这一手势的语义获得,源于人类的认知机制,与有声语言的认知机制相似。

    2019年02期 No.212 8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 病句、偏误句给我们的启示——消极修辞研究还可另辟蹊径

    马真;

    本文认为,对病句、偏误句在"语文短评"式地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追究"为什么说‘这错了’""为什么会错"这样的视角来探究,可能会使消极修辞的研究空间更开阔一些,不失为消极修辞研究的另一条蹊径。文章提出了两种探究的方法,一是正误对比分析法,二是近义词语对比分析法,并通过对一些实例的剖析作了具体阐述。

    2019年02期 No.212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试论汉语的话题主位

    方琰;

    论文简要回顾中国语言学家有关汉语小句结构的论述,概述主位概念的来源和韩礼德有关小句结构的多功能观点。论文的重点是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讨论汉语的话题主位的定义、与其他纯理功能的关系、话题主位的分类、功能和实现方式、主位与语境的关系。论文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可能是研究汉语小句话题主位结构的合适框架之一。

    2019年02期 No.212 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辩证性:“毕竟”的使用基础

    储泽祥;

    语气副词"毕竟"在小句中的追根究底作用,与在复句中强调事实或原因的作用,是辩证的,不能突出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转折复句中,"毕竟"的使用是为突出对立面而追根究底找到依据;因果复句中,"毕竟"的使用是为认可结果而追根究底找到原因。"毕竟"隐含着追根究底的过程,以及说话人的比较和选择,虽然说话人的选择会带有主观性,但是,使用"毕竟"表明说话人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因此,用带"毕竟"的句子来劝说别人,可以减少负面效果,便于听话人接受,有委婉的修辞作用。

    2019年02期 No.212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修辞与昆廷·斯金纳的学术身份

    李瀚铭;刘亚猛;

    在被誉为"当代思想家"的著名国际学者中,斯金纳对修辞有着独特而深切的关注。尽管学术界通常认为这种关注所体现的仅是一位政治思想史学家对修辞的工具性兴趣和客体化挪用,对斯金纳著述的审视及梳理所显露出来的学术轨迹并不支持这种认识。斯金纳从进入学术界的一开始就与修辞结下不解之缘。他以重构"人文主义修辞文化"、论证该文化对近代欧洲政治思想发展产生的关键影响作为自己的主要学术追求。贯穿、引导并支配着他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考证、创作过程的是一种明确无误的修辞兴趣。他所采用的并非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常规套路,而是从语境预设、范畴术语、论证方法一直到旨趣目标成龙配套的修辞研究模式。在采用后者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并取得大量原创性成果的同时,他修正、推进了对西方修辞传统的当代书写,提升了修辞的文化历史地位,扩张了其阐释能力,拓展了其应用范围,从而深度参与了修辞理论建设。所有这一切表明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将斯金纳视为一位以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家而不是对修辞抱有业余兴趣的政治思想史学家。

    2019年02期 No.212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