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家煊;
<正>20世纪50年代,吕叔湘、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从汉语的实际出发,把语法和修辞结合起来讲。今天我们如何与时俱进,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做法呢?“对言语法”(见沈家煊2019)是语法也是修辞。说它是语法,它是包含传统所说的修辞在内的大语法;说它是修辞,它是相对传统所说的修辞,用当代的眼光重新加以审视、经过深化和拓展的新修辞。
2024年04期 No.24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 宋文辉;
“对言语法”揭示了汉语语法的诸多核心特征,说明其依据的是对话逻辑,跟西方基于命题建构的演绎逻辑不同。本文梳理思想史的线索发现,与“对言语法”的认识一致,汉语和印欧语语法根本特征的差别、中西思想传统的差别都是命题是否占据核心地位。西方思想传统以命题和表征论为根本,中国思想传统对此持消极立场,这是双方对“道”与“言”关系看法相左的结果。由此导致中西逻辑有别:中国逻辑重视实际观点的论证和类比推理,西方则将演绎推理视为理性的根本。前者对逻辑陈述的分析简单,后者则重视命题结构和范畴的系统分析。中国逻辑独立形成且具备特质,跟西方、印度逻辑体系三分天下,“对言语法”和对话逻辑继承并发展了上述传统,这是其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2024年04期 No.244 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 完权;林忠;
吕叔湘是语言学家,也是翻译家、翻译理论家,他的译文极富汉语韵味。本文从对言语法的角度品味其译文,将其归纳为四字格、并置对言、对言完形和互文见义、直接并置和二元双标、对言增译、反复问、半逗律、主谓对言、流水句、扁平化、顶真和驴子句、名词动译12个方面。既用对言语法理论来阐释吕叔湘译文的汉语气韵,也用其译文展现对言语法的解释力。
2024年04期 No.244 1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 刘探宙;李心雨;
汉语有松紧两种句末重现现象将语法和修辞紧密联系在一起:紧式回环性对言,取自成对的言辞,经过相邻、相同项的合并,形成主观的情态性重置递系式,以宣泄情绪、表达态度为目的,这种回环是一种向内的封闭回环,隐喻了封闭性;而松式回环性对言,取自两轮对话,经过话轮间相邻问答的合并,形成客观的重申性再现递系式,以传递信息、引发他人回应为目的,这种回环是一种向外的开放性回环,隐喻了新的起点——(周而)复始。汉语的大语法包含修辞。
2024年04期 No.244 3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 马欣然;张伯江;
本文从自然书面语角度观察汉语句法的扁平性,探究其后的对言性本质。首先观察了几种主要句法结构之间的可断可连现象,然后讨论了说明性句法背后的递系性关系和互文性语义呈现,最后描写和解释了几种充分语法化的典型对言格式的表达效力。这几项考察足以说明,对言语法的扁平观和互文观对我们观察语言的实际应用、理解句子的编码策略、感受语法与修辞的效力,都有极大的帮助。本文提倡对自然书面语要有足够的重视,因为它是汉语各种语体里最为自然、集中地反映汉语特点、表达准确而鲜明生动的常用语体。
2024年04期 No.244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 孙杰;
本文旨在从唐诗的迭映来重新认识汉语的语法,对迭映的概念、认知结构、句法结构、逻辑结构和形成原因进行考察,从语法学视角对迭映的概念重新进行界说。迭映的认知结构可以用视窗的提取与激活模型来解释,根据视窗的弹性和注意力的广度可以把迭映分为半句迭映和全句迭映。迭映的句法结构具有断连性、并置性和韵致性等特点。迭映的逻辑结构是“二元相关律逻辑”,属于成对关联词表达的二元倚变。迭映的形成来源于对话,可以看作是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接话,迭映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还是对言,听话人接续完成了说话人未说完的话,体现了语言的交互主观性。唐诗的迭映不仅可以佐证汉语的名词是“大名词”,而且还让我们认识到汉语的语法是“对言语法(大语法)”。
2024年04期 No.244 5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